DB33_T 961-2015 紫薇育苗技术规程
ID: |
6D2866DE3F8C446B940000E5BA0F1888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41 |
页数: |
15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15-4-23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65.020.20,B05,DB33,浙江省地方标准,DB 33/T 961—2015,紫薇育苗技术规程,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roduction of crape myrtle seedlings,2015 - 03 - 01发布,2015 - 03 - 31实施,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,DB33/T 961—2015,I,前 言,本标准根据GB/T 1.1-2009起草,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,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桐乡市农业经济局、浙江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、浙江林科院、长兴县佳美苗木园艺场、浙江省森城实业有限公司、嵊州市景观园林绿化有限公司、桐乡市河山天开家庭农场,本标准起草人:张春桃、何云芳、许远科、陈卓梅、吴乐平、朱小楼、唐光华、沈鸿明、钱亚来,本标准为首次发布,DB33/T 961—2015,1,紫薇育苗技术规程,1 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紫薇育苗的术语和定义,播种苗、扦插苗和移植苗的培育,苗木分级、出圃、包装、运输、质量检测和档案管理等要求,本标准适用于露地培育供园林绿化的单干直干紫薇苗木的生产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DB33/T 177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,DB33/T 179 林业育苗技术规程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,3.1,播种苗sowing seedling,用种子播种培育的苗木,3.2,芽苗 bud seedling,种子萌发后,生长成具有2 叶1 芽,尚未经移植的幼苗,3.3,扦插苗 Cutting seedling,用插穗扦插培育的苗木,3.4,移植苗 transplanting seedling,经移植培育的苗木,3.5,苗龄 stock age,DB33/T 961—2015,苗木的年龄。从播种(扦插)至出圃,苗木实际生长的年龄。以经历1 个年生长周期作为1 个苗龄单位。苗龄用阿拉伯数字表示,第1 个数字表示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在原圃地的年龄;第2 个数字表示第1 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;第3 个数字表示第2 次移植后培育的年数。数字间用短横线间隔,各数字之和为苗木的年龄,称几年生苗。如:,a)1-0 表示1 年生播种苗,未经移植;,b)0.25-0.75 表示1 年生移植苗,移植1 次,原苗圃培育0.25 年,移植后培育0.75 年;,c)0.25-0.75-1 表示2 年生移植苗,移植2 次,原苗圃培育0.25 年,第1 次移植后培育0.75 年,第2 次移植后培育1 年;,d)0.25-0.75-1-1 表示3 年生移植苗,移植3 次,第1 次移植后培育0.75 年,第2 次和第3 次移植后各培育1 年,e)1(1)-0表示1 年生扦插苗,未经移植,(1)表示插穗年龄为1 年生;,f)1(1)-1表示扦插后培育2 年的移植苗,移植1 次,移植后培育1 年。(1)表示插穗年龄为1 年生,注: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扦插苗扦插时插穗的年龄,3.6,地径 Basal diameter,当年生苗木地径,是指苗木地际直径,即播种苗、移植苗为苗杆基部土痕处的粗度;插条苗为萌发主干基部处的粗度。2 年生及2 年生以上苗木地径,是指距离地面0.3 m处苗杆的直径,3.7,米径 Diameter at one meter above ground level,距离地面1.0 m处苗杆的直径,3.8,苗高 Seedling height,自地面至苗木冠顶的距离,3.9,冠幅 Crown width,树冠的幅度,是树冠外缘垂直投影最宽处的距离,一般分为东西冠幅、南北冠幅,3.10,单干直干苗木 Seedlings with a straight stem,只有一个且通直的主杆的苗木,4 播种苗生产,4.1 种子采集和处理,4.1.1 母树选择,DB33/T 961—2015,3,选择生长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且枝条粗壮、树冠丰满、结实多、无病虫害的5 年生以上优株进行采种。在盛花期,按不同花色分别标记,4.1.2 采种,10 月下旬至11 月中下旬,待蒴果果皮由青色变为褐色,且即将开裂时,按不同花色分别采种,4.1.3 种实处理,采摘后,将蒴果晾晒1 天~2 天,筛出种子,除去干瘪、腐烂、有病虫害的种子及杂质,阴干。种。子用小布袋装盛,悬挂于干燥通风的室内干藏,4.2 播种幼苗培育,4.2.1 圃地选择,宜选择交通方便、水源充足、地势平坦、土壤深厚肥沃、排灌良好的微酸性壤土,pH 值5.5~7.0。不宜选用紫薇连作地作为苗圃,4.2.2 整地作床,圃地在秋冬季深翻25 cm~30 cm,碎土,捡去草根、石块等杂物。耙平做床,床宽100 cm~120 cm,床高20 cm,床间步道宽30 cm~40 cm。视情况,可在圃地四周开设一条宽40 cm、深30 cm环通排水沟,4.2.3 土壤消毒,播种前7 天进行苗床土壤消毒,可用70%五氯硝基苯粉剂,用量2 g/m2~4 g/m2,或用50%辛硫磷乳油,用量3 g/m2,混拌适量细土,撒于土壤表面;或用45%代森铵水剂200 倍液~400 倍液浇灌土壤消毒;或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70%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喷淋床面。消毒后在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,密封3 天~4 天后揭开,4.2.4 播种,4.2.4.1 播种时间,在1 月下旬~3 月上旬播种,4.2.4.2 ……
……